云南博物馆唐宋

admin · 2023-01-03 08:09

云南博物馆唐宋

  实际上云南的唐-宋时期应该被称为南诏-大理时期。在五代后期,南中大姓趋于衰亡,滇西大理地区逐渐成为云南中心。初唐,大理出现了以六诏(“诏” 即 “王”)为代表的地方部族,其中最南的蒙舍诏在唐玄宗支持下于开元二十六年(738 年)统一六诏,建立南诏。唐昭宗天复二年(902 年),其时距唐亡仅有 5 年,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政变,南诏灭亡。937 年,在五代十国的纷争中,段思平建立大理国,延续三百一十六年,至 1253 年美好时间,蒙古灭大理国。

  在南诏形成的历史记载中,掺杂了不少神话传说,广为流传的是《南诏野史》中 “观音点化细奴逻” 的传说,而这个故事在《南诏图传》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,画面主角有着独特的名字 “阿嵯耶观音”,又被称为 “梵僧观音”、“护国观音”,成为云南独有的佛教造像。

  阁罗凤议政图复制品。阁罗凤(712-779 年),又作觉乐凤、罗纪赋,南诏第五代王。其父皮逻阁在唐朝扶持下统一六诏,受唐封为云南王。748 年皮逻阁死,阁罗凤继位,袭封,并继续发展势力,消灭在其东方的东爨、西爨,控制滇东地区。此窟位于大理剑川石钟山,为仿殿堂式龛,以阁罗凤为主体,右侧略下方端坐者为阁陂大和尚(阁罗凤之弟),另有批波罗皮(虎皮)的羽仪长立于阁陂大和尚前,手握宝剑。其余还有清平官、侍卫等人。

  异牟寻朝议图复制品。异牟寻(754-808 年),蒙氏,阁罗凤之孙,凤伽异之子,南诏第六代国王。初,与吐蕃联合进攻唐朝,取得一定胜利,后因不堪忍受吐蕃纳贡归唐,并大败吐蕃。死后谥孝恒,唐 “废朝三日”我们的美好时代。此窟位于大理剑川石钟山,为仿殿堂式外方内圆拱屋形龛首义美好时间银行。正中刻异牟寻,头戴莲花金刚宝塔头囊,身着圆领宽袖锦袍;左右两侧端坐清平官杜光庭、郑回,站立佩剑的羽仪长、持赤藤杖的官吏和武士。

  南诏立国后,很快瓦解了滇东爨氏,统一云南,并与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产生剧烈矛盾,引发了天宝战争。由于唐玄宗用人不当,鲜于仲通大败洱海边并 “仅以身免”,大将李宓丧身西洱河,并为 “安史之乱” 埋下祸根。

  南诏德化碑晚清拓片影印。碑现存于大理太和村太和城遗址内,立于 “天宝战阵” 之后,记述南诏在唐朝帮助下统一六诏、合并两爨、叛唐衷曲以及与唐和好的愿望。

  册封大典,展示了贞元十年(794 年)南诏归附唐朝时在羊苴咩城(今大理古城西边中和村遗址附近)的册封场面。据载,典礼上有老人吹笛、妇人唱歌,“各年近七十余岁”,异牟寻指着他们说,先人从唐回国时,开元皇帝(唐玄宗)赐胡部及龟兹音声各两部,今天那些艺人皆已亡去,只剩这两人健在。

  段氏家族,是大理国时期最为重要的姓氏,金庸著名武侠小说《天龙八部》中的 “南帝” 一灯法师,便是取材于真实的大理国第十八代王段智兴(1172-1200 年)。

  张胜温画卷,全名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》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(不知道何时才能去了……),出自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之手,是佛教画中的精品。主要由三部分组成:大理国利贞皇帝率文武官员礼佛;诸佛法会、菩萨、天龙八部等;十六国王众等。

  张胜温画卷复制品,几可乱真。摹品也如此精致,让人不禁羡慕藏有原图的台北。乾隆曾收藏之,后人将之与《清明上河图》称 “南北双绝”。

  八大明王窟复制品。此窟是大理剑川石钟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窟。正中刻释伽佛,左右侧二弟子;左右两龛有一佛二弟子,每龛并列刻两明王,四龛合为八大明王。窟外两侧,各有大黑天神和毗沙门天王。

  錾纹银藏经筒,宋,新加坡云氏兄弟基金会捐赠。经筒高约 30.5 厘米,表面刻有阿嵯耶观音、地藏王菩萨、弥勒佛、大梵天王和金刚手菩萨等画像,镶有多色珠宝,下方有莲花底座。

文章推荐:

神州漫游 旅行漫记

大洋路国家公园

追忆㈦海滩天使

太白北上太白峰

锡山农博园团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