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蜀有蜀山古南街,成于明清时期,是宜兴陶瓷集散商埠,亦是紫砂文化发源地。南街倚靠的蜀山原名独山。宋熙宁六年(1073 年),宜兴蒋之奇、单锡邀同榜进士苏轼至丁蜀游玩,见一山兀立,风景秀丽,轼问其名,言为独山,便赞美说 “此山似蜀”。后人为纪念苏轼,改为蜀山。
若不是近期大热的某网剧,也是不会冒着处暑时的热浪想到这偏僻的乡间来参观了,因为连宜兴的同事都不知道。地方并不难找,就在丁蜀镇东坡东路与蠡河交界处的蜀山南麓。由于还未开发,因此停车场灰尘满天,整条街仍是原生态。
民国四年(1915 年)丁蜀地区成立紫砂业公所(同时成立的还有缸业、黑货业、黄货业、砂货业公所和溪货业行会),民国二十三年(1934 年)改称宜兴紫砂陶业同业公会。早在清光绪年间,宜兴陶业有牙行 10 家,紫砂业界已有行规。这次由紫砂业 20 余家大小窑户、商号协商成立同业公会,会所设在蜀山南街杨家祠堂(今蜀山南街 90 号),并公推会长(首任会长不详),1930 年前后德新厂厂主周润身继任会长,1936 年毛顺兴陶器店店主毛顺生接任会长美好时间。
顾景舟故居也在街上。顾景舟(1915-1996 年),原名景洲,别称:曼希、瘦萍、武陵逸人、荆南山樵,自号壶叟、老萍,是宜兴紫砂名艺人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。他被誉为近代史上的 “壶宗”,据说一把壶可以交换齐白石的一方印章。
还有店家则是干脆把可爱的紫砂壶摆放在路边的玻璃柜里,任人欣赏。但再一瞧,大门也没有开,怕是许久没生意了。
再往前走,便走到了蜀山脚下蠡河边。蠡河这个名字,与我们无锡的蠡湖骂蠡港有些类似,应该都与范蠡有关。
大桥东堍有一户大宅,男主人是位老者,在家摆起茶具,边喝边玩手机,生活闲适。女主人则拿着长长的竹竿,摆弄门口菜园的架子。
再顺着街往北,不知是哪户人家修了一个楼,好像是给老人聊天用的,但爬满了凌霄花,看着许久没人了。旁边趴着一条大黑狗,警惕的望着路边。
晒了半日美好岁月,劳累不堪。走出蜀山古南街,驱车向市区东氿旁的万达商场觅食美好新时代。戏谑说有种回到 “当代社会” 的感觉。
条石下是水沟,应该是用来作为下水道排水的,个人还是喜欢日本那样可以露天的,清澈见底,里面再养点鱼,实用又养眼。
看到鸡冠花,想到了高中写作文,实在没素材写,就说梦到中巨奖,修豪宅,砌假山,引河水,栽名花,其中有个鸡冠花,被老师特地全出来,说这太煞风景了。。。
文章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