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,天下之大业也。我国是农业大国,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、治国之要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常常走进田间地头看收成,与老乡们拉家常。
这是2021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考察调研时,走进田间,与村民高治周的对话。
听到乡亲说“日子好了,现在白面、大米、肉都可以吃”,总书记笑着说:“现在不是说稀罕吃白面和猪肉了,反而有时候吃五谷杂粮吃得还挺好。”
总书记托起沉甸甸的谷穗,察看长势。旁边的玉米秆上结着玉米棒,总书记伸手捏了捏,看玉米是不是成熟了。
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,村民高治周感慨地说:“总书记能听懂我们的陕北土话。农民的生活,他都懂着咧!”
沿着田埂,总书记察粮事、问民情,亲切的线月,在湖北鄂州,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水稻育种基地,拔起一棵稻苗察看分蘖情况,夸奖说“很壮实”。
2014年5月,在河南省尉氏县张市镇,看到田里小麦长势喜人,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,小麦长势这么好,我和你们一样欣慰。用老乡的话说,今年的馍能吃上了。”
2021年10月,在山东东营,正值大豆收获的季节,正在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一块示范田,俯身摘下一个豆荚、一撮一捻、仔细察看成色,顺手将一颗大豆放进嘴里,细细咀嚼:“豆子长得很好。”
2015年10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线岁,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。”“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,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。”
2020年5月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我们这一代人有这样一个情结,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。”
国家陆续出台政策措施,扶农民一把。今年8月,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,再次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。至此,2022年中央财政已分三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。
2020年5月,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,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一个特别的词——“金扁担”。
总书记说,当年在陕北黄土地上,乡亲们告诉他,最大的期盼就是“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”,“这个‘金扁担’,我就理解为农业现代化。”
农业现代化,种子是基础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,“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。”
2018年4月,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,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,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。
2021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二十次会议时强调,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,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,集中力量破难题、补短板、强优势、控风险。
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看得很重,他叮嘱说:“农田就是农田,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。”“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,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,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。”“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。”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。”“要以科技为支撑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,实现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。”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列出一组数据:经过艰苦努力,我国以占世界9%的耕地、6%的淡水资源,养育了世界近1/5的人口,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,有力回答了“谁来养活中国”的问题。
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,2021年,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657亿斤,人均粮食产量达到483.5公斤。
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,预计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。目前,秋粮收获2.46亿亩,进度近两成。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5%左右。眼下,我国秋粮主产区丰收在望。
如今,中国已经实现全面小康,历史性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,“三农”工作的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2020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,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,推动乡村经济、乡村法治、乡村文化、乡村治理、乡村生态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,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。
2021年3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脚下的生态茶园强调,农业是有生机活力的,乡村振兴要靠科技深度发展。
2022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强调,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精彩生活,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、生活更幸福、乡村更美丽。
今年2月发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明确了三方面重点工作:乡村发展、乡村建设、乡村治理。
乡村发展方面,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、乡村休闲旅游、农村电商等产业;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乡村民宿等。
乡村建设方面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今年5月印发的《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》明确,要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“富春山居图”,坚持为农民而建,尊重农民意愿。
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办好民生实事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、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、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,乡亲们的日子才会越过越踏实,乡亲们的获得感成色才更足。我在唐朝的咸鱼生活致生活的唯美句子
文章推荐:
最赚钱的“小生意”:大件会梁夏博士做客湖北生活广播畅聊新消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