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关记录的文案我叫龙科,是黔南自治州龙里县人社局的一名普通职工,今年40岁。2017年8月,单位选派我到全县最边远、贫困程度最深、贫困面最广的湾滩河镇金星村驻村开展脱贫工作。
当时,妻子有孕在身,正是需要我陪伴和照顾的时候。但作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,在接到组织重任后,没有半点推辞,成为了扶贫队伍中的一员。 到村里后,根据工作安排,猴子场为我具体负责的3个自然村寨之一。该寨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毗邻,长期以来,两地村民常来常往,互通有无。特别是猴子场村民,平时有什么货物买卖,都要通过赶甲定村的集市来换取。但由于受经济、地域、文化等原因所限,两地约一公里长的断头路一直未打通。
为了却群众心中多年的祈愿,我决定带领村民们修通该路,将变断头路为致富路。为此,我多次走进猴子场,挨家挨户地了解村民的思想动态,向他们征求修路的意见和建议。同时,我实地踏勘地形地貌,估算修路资金,最终得出了让领导认为可行的修路方案:群众自筹一部分,社会捐资一部分,项目争取一部分。为筹集修路资金,我多方奔走,在爱心企业、社会爱心人士和相关单位的帮助下,共筹集资金10万余元,于2017年修建了总长约2公里的毛胚路。后来,又通过方方面面的争取和协调,我得到了龙里县委组织部和所在的单位以及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,确定将毛胚路纳入交通建设项目实施,投资150余万元,对该路进行了硬化。至此,一条宽4.5米,长约2公里的泥巴公路变成了水泥硬化公路。路通后,村民们还特意写了封感谢信张贴于村委会门口。看到村民们发自内心对党委、政府和我及同事们表示感激的诸多话语,我觉得为这条路付出的所有艰辛和酸涩,都已不足挂齿了。相反,我更应该感谢这些勤劳朴实的群众,他们用这样的方式褒奖我们的扶贫工作。金杯银杯,不如群众的口碑。通过这几年的扶贫,我与同事们还带领群众改厨改厕110余户,留转土地种植茶产业280余亩,水泥硬化独户路、串户路近900米,建档立卡贫困户覆盖率达100%,群众自愿申请拆除危旧房15户,鱼塘治理近990平方米,修建文化娱乐场所近1000平方米,协调贵阳黔陶供电部门耗资3万余元解决了村民用电安全。
我的工作得到了县委、县政府及单位领导和同事的认可生活记录,脱贫攻坚期间连续两年年终考核为优秀;2018年获县委、县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“优秀个人”。金星村的村容寨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,在党和国家的扶贫惠民政策下,均得到了改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文章推荐: